政讯通中心

欢迎来到管理舆情网!
当前所在:首页 > 管理内参 > 正文

“五城共建”经验做法之三丨水富市:“五城共建”全力塑造北大门新形象

发布时间:2024-07-08 来源: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作者:佚名

  编者按:为宣传推广“五城共建”典型经验,营造典型引路、互学互鉴的良好工作氛围,省发展改革委定期推出“五城共建”经验做法,对2023年推选出的10个“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”经验做法进行系列宣传。

  水富市,素有“万里长江第一港、七彩云南北大门”的美誉,是云南省融入长江经济带、对接成渝经济区的重要窗口和门户。近年来,水富市扎实做好“产、城、人”三篇文章,以开放、融入、共进的姿态,立足小而精、小而美、小而优、小而特的亮点,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,获评2023年云南省“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”称号。

  一、以“高”的站位凝心聚力统筹“五城共建”

  2022年,在国家、省相继出台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相关政策的背景下,水富市抢抓机遇、主动作为,及早谋划、提前部署、全面启动相关工作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、市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、下设5个专项工作指挥部,明确指导思想、工作原则、目标任务,围绕5个方面29项任务,研究137项重点工作分解到30个市直部门,高位推动、紧密部署、层层推进。

  二、以“实”的干劲全力以赴推动“五城共建”

  水富市以项目为重要抓手,为高质量推动城镇化注入新活力,全力以赴推动健康、美丽、文明、智慧、幸福县城建设,通过各级各部门齐抓共建、真抓实干,全社会共同参与,各项工作多措并举,“五城共建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

  (一)“健康水富”内外兼修

  科学修规,推进集约用地。立足“融入长江经济带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”的定位修订国土空间总体规划,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7.3万亩、城镇开发边界1.84万亩,初步形成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。修复保护,增强县城韧性。持续抓实生态保护和修复,新增湿地保护区1.2万亩,完成修复及种植任务5万亩,封山育林1.4万亩。推进农村公路和绿美公路建设,公路沥青黑化或混凝土硬化635公里。铺设透水混凝土、透水砖,提升域内排水能力。完善突发事件预案,开展4次大型综合应急演练,地震预警终端覆盖全市总人口60%以上。深化创卫,提升卫生水平。不断深化拓展爱国卫生“七个专项行动”,社会餐饮服务单位等“明厨亮灶”率达100%,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管理中心建成率达100%,市人民医院“五大中心”建设通过省级验收,创建省级卫生镇村22个,成功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评审,昭通市三轮创卫现场实地检查均排第一。

  (二)“美丽水富”愈发精致

  高站位布局设计。以门户城市站位,合理配置空间资源,形成“一区一港四组团”的空间布局,遵循水富“因厂而建、伴水而生”的人文地理特点,形成背山面水、错落有致的城市形态。高标准提升品质。按照“改老城、建新城”的城市发展思路,完成4个年度棚户区改造封顶,81栋970户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工。围绕提升环境质量,全市生活污水达一级A标,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%,城市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100%。彰显城市魅力,打造川滇主题美食街,承办云南省“世界城市日”主题宣传活动、3000余人健康跑。高颜值绿化全域。以打造“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、自然融合”的人居环境为目标,建成北大门公园、体育公园、三江口公园、金沙湖公园、高滩公园和体现“日月星云”特色的4个口袋公园及滨江绿道、玛瑙绿道、金沙湖绿道三条城市绿道。水富市、云天化小区获评省级绿美城市、绿美社区。

  (三)“文明水富”厚植底蕴

  传承历史文脉,塑造城市精神。传统声乐《横江号子》获省级铜奖,苗族鼓舞入选“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,2013年提炼出开放文明、务实创新、只争朝夕、追求卓越的水富精神并一直传承至今。提升市民素质,共建和谐社区。深入实施基层德治十个专项行动,组织文明实践活动2000余场次,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提升,创成县级以上文明镇3个、文明村19个。推行“一张基础网格管全域”,科学划定网格829个。创新服务机制,建设高效政府。推行“周日晨办”、帮办代办,1207项审批服务事项“一站式”办理,在昭通率先提供“六免”服务,产生评价3.5万条、好评率100%;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打造诚信消费示范街区3个。

  (四)“智慧水富”蓄势赋能

  建设施,夯实数字发展基础。围绕县城基础设施智慧化,投资0.16亿元打造出城市大脑底座,建成5G基站202个,推进IPv6规模部署,宽带接入能力达1000兆/秒。联网格,推进数字政府建设。围绕政务服务应用数字化,政务大厅建成查询导办、自助填单等信息系统,数字城管增设182颗AI摄像头,建成空气、水质、重点企业智慧监测站,“互联网+安全生产平台”系统全覆盖。重应用,打造数字生活场景。围绕智慧县城多元化,建成医共体智慧化信息系统暨医疗数据中心和医共体信息平台,引入教育教学各类系统并购置332套智慧一体机,建设电子社保卡申领智慧化平台,有效持卡人数11.62万人,实施“智慧+康养”融合式社区综合服务,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所、中心敬老院1个。

  (五)“幸福水富”宜居宜业

  厚植产业发展沃土。经开区集聚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,认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、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,云南中晟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新签约项目9个、带动就业600人。水富港完成吞吐量448万吨,联动商贸物流产业创造岗位5000个,外贸出口达156万美元。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。“水港富地”区域公共品牌授权10家企业使用,助企申请补助资金1610万元,申报省级返乡创业孵化园1个、孵化“网红”团队6支,直播带岗等推送岗位8.7万个。净增经营主体1317户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等落户政策落实,办理落户登记450人。打造区域学子就学向往之地,改扩建小学4所,2名学生高考进入全省前50名、9名达“清北”录取线。提高医疗、养老综合能力,新建专家工作站6个,投用省级示范中医馆3个,新建普惠性托育机构1家、托位100个,创成省级示范社工站1个。保障社会安全运行。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,深化“五治融合”,积极探索“长治久安”的水富模式。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、调处成功率98%。打造法治主题公园2个。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整治,新改建燃气管道34.5公里,安装报警装置1.7万户。4次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,蝉联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“长安杯”。

  三、以“进”的姿态久久为功巩固“五城共建”

  水富市将以“抓重点、补短板、强弱项、建机制、强体系”为抓手,持续推动人口集中、产业集聚、功能集成、要素集约,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。以项目为先为王,精准把握政策导向,结合地方实际推动一批项目,争取更多资金支持,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。用文明铸魂固本,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,继续挖掘文化特色、传承历史文脉、弘扬水富精神,持续建设文明社会、阳光政府。靠智慧创新革新,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,拓宽场景运用,推动由智慧县城迈向智慧全域。促成果共建共享,在农业人口市民化、促产业带就业、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再发力,全面提升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。


原文链接:http://yndrc.yn.gov.cn/html/2024/dianxingjingyanjiaoliu_0223/15409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管理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北京政讯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—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联系电话:010-57028685 监督电话:15010596982 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